协会动态

第十五届钢结构行业论坛盛大召开

发布时间:2025/4/15 8:54:08 浏览次数:

筑境新未来、智造链全球


2025年4月11—12日,由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北京建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主办,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河北拓展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江阴大桥(北京)工程有限公司、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宝华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邢台路桥千山桥梁构件有限责任公司、中桥科建(德州)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五届钢结构行业发展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

图片

本届论坛以“筑境新未来、智造链全球”为主题,聚焦钢结构领域的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及全球化布局,汇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校、领军企业代表600余人,通过主题演讲、技术研讨、成果展示等多元形式,搭建“产-学-研-用-投”深度融合的行业交流平台。

山东、山西、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新疆以及河北省邯郸市等省市兄弟协会领导参加了本次论坛,共推钢结构行业发展。

行业领袖莅临:
政产学研协同擘画行业蓝图

本次论坛,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伊廷华,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二级巡视员郁达飞,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牛寅平,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胡勇,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专家委主任,北京城建集团副总经理张晋勋,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分会常务副会长胡育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副会长采明勇,中国建筑业协会钢木建筑分会秘书长刘民,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交通学院副院长廖维张,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管理事务中心散装水泥室主任刘洪波、北京钢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海君以及厦门正黎明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勤成,河北拓展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季朋蕾,江阴大桥(北京)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江伟,山东冠洲股份有限公司营销部李部长等多位领导出席,从政策解读、行业发展、产业协同和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强调钢结构在新型城镇化、“双碳”目标及“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战略价值,提出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钢结构技术和标准“走出去”,为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图片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孟凡超、王立军、王翠坤、陈彬磊、李霆、韩振勇以及协会领导许国雷、跨领域专家王绍兰等分别从桥梁钢结构技术、AI时代背景下的结构设计、大模型技术、国际工程发展与产业链协同“走出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分享,为钢结构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思路。通过此次论坛,与会者不仅拓宽了视野,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合作,共同为推动钢结构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片


图片


四大维度破题:
前沿议题激荡创新火花

论坛紧扣主题设置四大核心板块,42场特邀报告与主题演讲深度剖析行业痛点,呈现技术突破与市场机遇:  


一、智能建造与数字赋能:重构产业价值链   

设计端革新: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王立军以《AI时代背景下的结构设计》为题,分享机器学习在结构优化中的前沿应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王翠坤解读《钢结构数字化发展与展望》,揭示BIM技术与物联网在全产业链协同中的实践路径。  

制造端升级:厦门正黎明机械、迅镭激光、智迈德股份、山东三维钢结构等企业代表分别就冷弯成型设备、高功率激光切割、智能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进行了精彩展示。智能制造技术的引入,钢结构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钢结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引领着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图片

厦门正黎明总经理杨勤成以《智造、绿建下的冷弯成型设备》为主题,聚焦冷弯成型设备在绿色建筑领域的应用和优势,积极推动中国冷弯成型设备走向世界舞台。


二、材料与技术创新:践行可持续发展使命

低碳技术攻坚: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甄伟等众多行业专家积极推动高强钢在钢结构行业中的应用,旨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提高建筑结构的性能,为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工程场景拓展:中建三局钢构科技副总工程师姚建忠揭秘《机场航站楼钢结构关键施工技术及智能建造》,展示大跨度索结构、模块化安装在高端建筑中的创新应用;北京首钢建设集团郭中华分享《大跨度管桁架料场封闭施工技术》,为工业建筑绿色化改造提供参考范式。

图片

拓展伟业董事长季朋蕾与嘉宾分享了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创新应用。通过采用先进的防火材料和工艺,可有效延长了钢结构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耐久性与安全性。 

图片

山东冠洲李部长主题报告聚焦冠洲在绿色涂镀板材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实际案例和详实数据,展示了其在钢结构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提高建筑结构耐久性、安全性和美观性方面的显著效果,积极推动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同寿命。


三、桥梁与空间结构:技术突破赋能基建升级 

交通领域深耕: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带来《装配化组合梁桥技术》,解析桥梁快速建造与工业化装配的核心经验;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韩振勇以《城市钢桥的发展与创新》为题,分享大跨度钢箱拱桥、波形钢腹板组合桥梁等新型结构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实践。

探讨桥梁创新:任自放、中交公路规划院赵君黎、广西路桥韩玉、北京市政总院杨冰、中铁山桥徐向军等行业专家基于数字技术下的桥结构设计、桥梁钢结构焊接新技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智能监测与控制,深入剖析了这些创新技术如何有效提升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四、全球视野与国际工程:开拓“走出去”新空间 

许国雷、张晓梅、姚建忠、段先军、王泽强等专家分别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国际工程从业者的机遇、国际工程产业链协同以及国际工程中的技术适配与本地化等多方面为嘉宾解读指引。他们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钢结构企业须具备国际视野,不仅要关注项目本身的技术与质量管理,更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规则、文化差异及法律法规,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与长期运营。


产融对接新平台:
技术展示与成果转化并行

论坛特设“企业技术产品展示区”,38家企业携智能装备(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绿色建材(耐候钢、节能彩板)、数字化解决方案(BIM管理平台、智能监测系统)等前沿成果亮相,现场演示H型钢切割、模块建筑装配等工艺,促成多笔产学研合作意向。

图片


未来展望:
以智造链全球,共筑钢构新未来

本届论坛通过“技术创新+场景落地+全球视野”的多维碰撞,清晰勾勒出钢结构行业的三大发展路径:以智能化重塑生产体系(推动数字孪生、AI设计落地),以绿色化引领产业变革(强化低碳材料与循环技术应用),以全球化拓展市场空间(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基建需求)。

随着钢结构智能建造的发展,行业需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在城市更新、交通基建、海外工程等领域释放“钢结构+”的无限可能。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积极推动了钢结构产业从“制造”向“智造”、从“国内循环”向“全球协同”的加速迈进。在“双碳”目标与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下,行业同仁将以此次论坛为起点,携手攻克技术难关、开拓全球市场,用“钢构力量”筑就城市发展新境界,共赴智能制造新未来!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自然新天地大厦908室

电话:010-58031630

邮政编码:100068

电子邮箱:1113750636@qq.com

扫一扫,关注我们

网站备案:京ICP备16059772号-1